【何處惹塵埃的上一句是什么】“何處惹塵埃”出自唐代禪宗六祖慧能的《壇經》中的一則偈語,是禪宗思想中極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。這句話常被用來表達一種超脫世俗、不染塵俗的境界。那么,“何處惹塵埃”的上一句是什么?本文將對此進行總結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答案。
一、
“何處惹塵埃”這一句出自慧能與神秀的偈子之爭。在禪宗歷史上,神秀曾作偈曰:“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”而慧能聽后,認為神秀的偈子尚未達到頓悟的境界,于是反其意而作偈: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”
慧能的偈子強調的是“佛性本自清凈”,無需外修,因此“何處惹塵埃”是對神秀偈子的一種反駁和超越。
因此,“何處惹塵埃”的上一句是:
“本來無一物”
這句偈子體現了禪宗“頓悟”思想的核心,即眾生皆具佛性,無需刻意修行,只要覺悟本心,便可成佛。
二、表格展示
問題 | 答案 |
“何處惹塵埃”的出處 | 《壇經》(禪宗六祖慧能) |
原文出處 | 慧能偈子: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” |
上一句是什么 | “本來無一物” |
作者 | 慧能(禪宗六祖) |
背景 | 禪宗頓悟派與漸悟派之爭 |
含義 | 強調佛性本自清凈,無需外修 |
三、結語
“何處惹塵埃”不僅是禪宗思想中的經典名句,也反映了佛教哲學中關于“本體”與“現象”的深刻思考。通過了解它的上一句“本來無一物”,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慧能所倡導的頓悟思想,以及他對修行方式的獨特見解。這種思想至今仍對現代人的心靈修養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