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目標:
1. 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:讓孩子們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,避免受到傷害。
2.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:教導孩子在與他人互動時保持禮貌和友好,避免出現攻擊性行為。
3.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:通過具體的情景模擬,幫助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巧。
活動準備:
- 準備一些卡通動物形象的小道具(如小兔子、小熊等),代表不同的角色。
- 制作簡單的PPT或圖片展示,展示不同場景下的正確與錯誤行為示例。
- 準備一個安全知識問答環節的小卡片。
活動過程:
一、引入部分
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題:“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,故事里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熊,他們一開始總是喜歡互相推搡、搶東西玩,結果不小心把對方弄傷了。后來,他們學會了互相尊重,懂得了怎么好好相處,再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?!蓖ㄟ^這個故事引導孩子們思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。
二、情景模擬
將教室分成幾個區域,分別設置為“游樂區”、“圖書角”、“手工區”。每個區域安排幾名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,比如“玩具管理員”、“圖書管理員”等。其他小朋友則自由選擇去這些區域活動。在此過程中,教師觀察并指導孩子們的行為,及時糾正不恰當的動作或語言。
例如,在“游樂區”,如果發現有小朋友試圖推倒另一個小朋友,教師可以立即上前制止,并引導他說:“我們不要這樣做哦,這樣可能會讓別人受傷。我們可以一起玩更有趣的游戲?!蓖瑫r也可以鼓勵被推的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感受:“你剛才被推倒了,感覺怎么樣?下次我們可以怎樣做才能不讓這種情況發生呢?”
三、安全知識問答
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卡片,上面寫有一些簡單的問題,比如:
- 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摔倒了,我們應該怎么做?
- 在排隊的時候,能不能推前面的小朋友?
- 當你不小心撞到別人時,應該說什么?
孩子們輪流回答問題,答對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個小獎勵,比如貼紙或者小紅花。
四、總結分享
活動結束前,教師組織一次集體討論會,邀請孩子們分享今天的收獲??梢詥査麄儯骸敖裉鞂W到了什么?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會怎么做?”鼓勵孩子們積極發言,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悟。
延伸活動:
回家后,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復習當天學到的內容,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鞏固練習。比如,當孩子在公園玩耍時,提醒他們注意不要追逐打鬧,避免摔跤;在家中玩耍時,也要教育他們輕拿輕放玩具,以免損壞物品或傷到自己。
通過以上一系列活動,相信孩子們不僅能夠學會如何保護自己,還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,成為一個既聰明又友善的小朋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