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句話出自中國古代儒家經典《禮記·學記》,原文為: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。《兌命》曰:‘念終始典于學’。其此之謂乎!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,終不解矣。”
這段話的大意是說,人并非天生就擁有全部知識,每個人都會遇到疑惑。如果有了疑問卻不去向老師或有經驗的人求教,這些疑惑就會一直存在,無法得到解決。因此,學習和請教他人是非常重要的。
在現代社會中,這句話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。無論是在學術研究、職業技能還是日常生活方面,我們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能。面對未知領域時,虛心求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。同時,這也提醒我們要珍惜教育資源,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,以提升自我修養和能力水平。
總之,“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”不僅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,還鼓勵人們保持謙遜的態度,在成長道路上勇于探索未知,并積極尋求幫助。這種精神對于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