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海無閑田的出處】“四海無閑田”是一句廣為流傳的詩句,常被用來形容農業生產的繁榮景象,以及國家對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。這句話不僅具有文學價值,還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。
一、
“四海無閑田”出自唐代詩人李紳的《憫農》詩之一,原句為“四海無閑田,農夫猶餓死”。該句通過對比農民辛勤耕作與生活困苦的現實,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的批判。
雖然此句在現代多用于描述農業發展的興盛,但其本意并非如此,而是帶有強烈的諷刺意味。因此,在引用時需注意語境,避免誤解其原始含義。
二、表格展示
項目 | 內容 |
詩句原文 | 四海無閑田,農夫猶餓死 |
作者 | 李紳(唐代) |
出處 | 《憫農》其一 |
詩句背景 | 描寫農民辛勤勞作卻仍受饑餓之苦的社會現實 |
字面意思 | 天下沒有閑置的田地,但農民仍然挨餓 |
深層含義 | 批判社會不公,表達對農民苦難的同情 |
現代用法 | 常被引申為農業發達、土地利用充分的象征 |
注意事項 | 原意為諷刺,現代使用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|
三、結語
“四海無閑田”雖常被誤讀為贊美農業繁榮的句子,但其真實出處與內涵遠比表面復雜。了解其歷史背景與作者意圖,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理解和運用這一經典詩句。在寫作或演講中,若想提升內容深度,不妨從古詩詞的原意出發,避免斷章取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