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英語語法中,“過去將來時”是一種用來描述在過去某個時間點看將來的動作或狀態(tài)的時態(tài)。它通常用于講述過去計劃中的事情或者預(yù)測未來的事情。那么,這種時態(tài)的結(jié)構(gòu)究竟是怎樣的呢?
基本結(jié)構(gòu)
過去將來時的基本結(jié)構(gòu)是由“助動詞would”加上“動詞原形”構(gòu)成的。例如:
- 主語 + would + 動詞原形
例如:
- She said she would come tomorrow.(她說她明天會來。)
- He promised that he would help us.(他承諾他會幫助我們。)
使用場景
1. 表達過去的計劃或安排
當我們需要描述過去某個時間點上計劃好的事情時,可以使用過去將來時。比如:
- I knew that they would meet at six o'clock.(我知道他們會在六點鐘見面。)
2. 表達過去的預(yù)測
有時,我們可能會根據(jù)當時的情況對未來做出預(yù)測,這時也可以用過去將來時。例如:
- The teacher thought it would rain later.(老師認為待會兒會下雨。)
3. 虛擬語氣中的應(yīng)用
在某些虛擬條件句中,過去將來時也可能被用到。例如:
- If I had known earlier, I would have told you.(如果我早知道的話,我會告訴你的。)
注意事項
雖然“would”是過去將來時的核心助動詞,但在實際使用中,有時候也會用其他形式來替代,比如“was/were going to”。這兩種結(jié)構(gòu)都可以用來表示過去打算做的事情:
- She was going to leave early.(她本來打算早點離開。)
- They were going to stay longer.(他們原本打算多待一會兒。)
總結(jié)
總的來說,過去將來時的核心在于通過“would”或“was/were going to”等結(jié)構(gòu),來表達從過去視角看未來的動作或狀態(tài)。掌握好這種時態(tài)的用法,不僅能夠提升英語寫作和口語的表達能力,還能讓你更準確地傳達信息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過去將來時的結(jié)構(gòu)及其應(yīng)用場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