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陳勝王凡六月文言文翻譯】一、
《陳勝王凡六月》是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中的一段內容,主要記載了陳勝在秦末起義后短暫稱王的經過。原文簡潔明了,語言古樸,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和農民起義的歷史背景。
“陳勝王凡六月”意思是“陳勝稱王總共只有六個月”。這段文字雖然簡短,但包含了陳勝起義的起因、過程以及失敗的原因,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。
以下是對該段文言文的翻譯與分析:
二、文言文原文與翻譯對照表:
原文 | 翻譯 |
陳勝王凡六月 | 陳勝稱王總共只有六個月 |
陳涉者,陽城人也,字涉 | 陳勝是陽城人,字涉 |
吳廣者,陽夏人也,字叔 | 吳廣是陽夏人,字叔 |
陳涉少時,嘗與人傭耕,輟耕之壟上,悵恨久之,曰:“茍富貴,無相忘。” | 陳勝年輕的時候,曾經和別人一起受雇耕田,在田埂上休息時,他感到惆悵很久,說:“如果以后富貴了,不要忘記彼此。” |
傭者笑而應曰:“若為傭耕,何富貴也?” | 雇工們笑著回答:“你只是一個受雇種地的人,怎么會有富貴呢?” |
陳涉太息曰:“嗟乎!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 | 陳勝嘆息道:“唉!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!” |
二世元年七月,發閭左適戍漁陽,九百人屯大澤鄉 | 秦二世元年的七月,征調貧民去防守漁陽,九百人駐扎在大澤鄉 |
會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 | 正趕上天下大雨,道路不通,估計已經誤期 |
失期,法皆斬 | 誤期按法律都應當被斬首 |
陳勝、吳廣乃謀曰:“今亡亦死,舉大計亦死,等死,死國可乎?” | 陳勝和吳廣于是商量說:“現在逃跑也是死,發動起義也是死,同樣是死,為國家而死怎么樣?” |
陳勝曰:“天下苦秦久矣。吾聞二世少子也,不當立,當立者乃公子扶蘇。扶蘇以數諫故,上使外將兵。今或聞無罪,二世殺之。百姓多聞其賢,未知其死也。項燕,楚將,項羽之祖父也,楚人憐之?;蛞詾樗?,或以為亡。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、項燕,為天下唱,宜多應者?!? | 陳勝說:“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。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,不應該即位,應該即位的是公子扶蘇。扶蘇因為多次勸諫,被派到外面帶兵?,F在有人聽說他沒有罪,卻被二世殺了。百姓大多知道他的賢德,還不知道他已經死了。項燕是楚國的將領,是項羽的祖父,楚國人很愛戴他。有人認為他死了,有人認為他逃走了。現在如果我們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部下,號召天下人起來反抗,一定會有很多響應的人。” |
吳廣以為然 | 吳廣認為他說得對 |
乃丹書帛曰“陳勝王”,置人所罾魚腹中 | 于是用朱砂在綢布上寫“陳勝王”,放在別人捕的魚肚子里 |
卒買魚烹食,得魚腹中書,固以怪之矣 | 士兵買了魚來煮著吃,發現魚肚子里有書,就覺得很奇怪 |
又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,夜篝火,狐鳴呼曰:“大楚興,陳勝王!” | 又讓吳廣到駐地旁邊的神廟里,夜里點火,學狐貍叫喊:“大楚興,陳勝王!” |
卒皆夜驚恐 | 士兵們都感到害怕 |
旦日,卒中往往語,皆指目陳勝 | 第二天,士兵們互相議論,都指著陳勝看 |
吳廣素愛人,士卒多為用者 | 吳廣平時愛護士兵,很多士兵愿意聽從他 |
將尉醉,廣故數言欲亡,忿恚尉,令辱之,以激怒其眾 | 將尉喝醉了,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走,惹怒將尉,讓他侮辱自己,以此激怒眾人 |
尉果笞廣 | 將尉果然鞭打吳廣 |
尉劍挺,廣起,奪而殺尉 | 將尉拔劍,吳廣站起來,搶過劍殺了將尉 |
陳勝佐之,并殺兩尉 | 陳勝幫助他,一起殺了兩個將尉 |
召令徒屬曰:“公等遇雨,皆已失期,失期當斬。藉第令毋斬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且壯士不死即已,死即舉大名耳,王侯將相寧有種乎!” | 召集部下說:“你們遇到大雨,都已經誤期,誤期應當被斬。即使不斬,戍邊而死的人也有十分之六七。況且好男兒不死則已,死就要成就大名,王侯將相難道天生就是貴種嗎!” |
徒屬皆曰:“敬受命。” | 部下都說:“我們聽從命令?!? |
乃詐稱公子扶蘇、項燕,從民欲也。號為張楚 | 于是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,順應民心,號稱“張楚” |
當此時,諸郡縣苦秦吏者,皆刑其長吏,殺之以應陳涉 | 在這個時候,各地郡縣苦于秦朝官吏的,都懲罰他們的長官,殺了他們來響應陳勝 |
三、總結:
《陳勝王凡六月》通過簡練的語言,展現了陳勝從一個普通農民到起義領袖的過程,揭示了秦末社會矛盾的尖銳性。文章雖短,卻生動刻畫了陳勝的遠大志向與領導才能,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民對秦朝統治的不滿。
此段文字不僅是歷史記錄,更是文學與思想的結合,值得深入研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