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仗義疏財的意思是什么出處是哪里】“仗義疏財”是一個常見的漢語成語,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為人正直、講義氣,并且愿意慷慨解囊、幫助他人。下面將從含義、出處、用法等方面進行總結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1. 成語釋義:
“仗義疏財”指一個人有正義感,愿意為朋友或他人挺身而出,同時在經濟上也樂于幫助別人,不吝嗇錢財。這種行為通常被視為高尚的品德。
2. 成語結構:
- “仗義”:指講義氣、重情義。
- “疏財”:指不吝惜錢財,愿意把錢拿出來幫助別人。
3. 出處來源:
該成語最早見于《水滸傳》這部古典小說中,用來描述梁山好漢們的行為特征。他們不僅講義氣,還常常仗義疏財,救助貧苦百姓。
4. 使用場景:
多用于贊美他人的高尚品德,尤其是那些在關鍵時刻愿意出手相助、慷慨大方的人。
5. 近義詞:
仗義執言、扶危濟困、慷慨大方、樂善好施
反義詞:
自私自利、吝嗇小氣、冷血無情
二、表格總結
項目 | 內容 |
成語名稱 | 仗義疏財 |
含義 | 指人講義氣、重情義,并且愿意在經濟上幫助他人,不吝嗇錢財。 |
結構分析 | “仗義”——講義氣;“疏財”——不吝錢財 |
出處 | 最早見于《水滸傳》,描寫梁山好漢的行為。 |
使用場景 | 多用于贊美他人有義氣、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。 |
近義詞 | 仗義執言、扶危濟困、慷慨大方、樂善好施 |
反義詞 | 自私自利、吝嗇小氣、冷血無情 |
三、結語
“仗義疏財”不僅是一種行為方式,更是一種精神品質。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“義”與“仁”,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。通過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和出處,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,并在生活中踐行這種高尚的品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