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田野調查法的名詞解釋】田野調查法是一種通過實地觀察、訪談和參與等方式,直接收集社會現象或文化行為數據的研究方法。它廣泛應用于人類學、社會學、民俗學等學科中,旨在深入了解特定群體的生活方式、文化習俗和社會結構。
一、
田野調查法強調研究者深入研究對象的生活環境,通過長期的實地接觸,獲取第一手資料。這種方法注重整體性與情境性,能夠揭示書面資料難以呈現的細節與動態變化。其核心在于“參與觀察”和“深度訪談”,以確保研究的真實性和深度。
田野調查法的優點包括:貼近現實、數據真實、可發現新問題;但同時也存在耗時長、主觀性強、樣本代表性有限等缺點。
二、表格展示
項目 | 內容 |
定義 | 一種通過實地觀察、訪談和參與等方式,直接收集社會現象或文化行為數據的研究方法。 |
適用領域 | 人類學、社會學、民俗學、教育學、心理學等。 |
主要方法 | 參與觀察、深度訪談、問卷調查、記錄筆記、影像資料采集等。 |
研究過程 | 確定研究對象 → 進入研究現場 → 長期參與 → 數據收集 → 分析整理 → 撰寫報告。 |
優點 | 數據真實、貼近實際、能發現新問題、增強研究深度。 |
缺點 | 耗時長、主觀性強、樣本量小、易受研究者影響。 |
研究者角色 | 既是觀察者,也是參與者,需保持客觀與敏感。 |
典型應用 | 文化研究、社區發展、政策評估、民族志研究等。 |
通過田野調查法,研究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社會文化的復雜性,為學術研究和實際問題解決提供有力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