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,有一個人名叫何岳,他以誠實守信、清正廉潔而聞名鄉里。關于他的故事,流傳最廣的便是“何岳得金不”一事。
那一年,何岳在街上行走時,偶然發現地上有一包金子,大約有幾十兩重。他四下張望,發現周圍無人,便將金子撿起,準備帶回家中。然而,就在他轉身要走的時候,突然想到:“這金子是誰丟的?若是有人急需用錢,豈不是會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?”于是,他決定不將金子據為己有,而是留在原地,等待失主前來認領。
第二天,果然有一位中年男子焦急地四處尋找,嘴里念叨著:“我的金子不見了,這可是我給妻子買藥的錢啊!”何岳聽后,立刻上前詢問,確認了金子的主人。男子感激不已,想要拿出一部分金子作為酬謝,但何岳堅決拒絕:“這是我應該做的,怎敢收你的錢?”男子見他如此誠懇,便不再堅持,只是連連道謝。
這件事傳開后,鄉人無不稱贊何岳的品德高尚,稱他為“義士”。后來,何岳不僅沒有因此而貧窮,反而因為他的誠信和正直,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與信任,最終成為一方賢達。
“何岳得金不”這個故事雖小,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:真正的君子,不因一時之利而動心,更不會因財富而迷失本性。在面對誘惑時,能堅守良知,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。
如今,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,但人心的浮躁與功利也愈發明顯。在這個背景下,“何岳得金不”的故事顯得尤為珍貴。它提醒我們:做人要有底線,做事要有原則,唯有如此,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守住內心的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