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(公元1406年),由明成祖朱棣下令興建。朱棣在靖難之役后登基稱帝,為了鞏固統治,他決定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,并開始大規模營建紫禁城,即后來所稱的故宮。
整個工程歷時14年,于永樂十八年(公元1420年)基本完工。故宮的設計和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皇家建筑的風格與特點,其規模宏大、結構嚴謹,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的巔峰之作。此后,清朝入關后繼續使用故宮作為皇宮,對部分建筑進行了修繕和擴建。
故宮不僅見證了明清兩代帝王的輝煌歲月,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。如今,這座古老的宮殿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,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參觀,感受它的獨特魅力。通過了解故宮的歷史淵源,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