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HIV母嬰傳播的主要途徑】HIV母嬰傳播是指感染HIV的母親在懷孕、分娩或哺乳期間將病毒傳染給嬰兒的過程。這是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環節,了解其主要傳播途徑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,從而降低新生兒感染率。
以下是HIV母嬰傳播的主要途徑的總結:
一、
1. 宮內傳播(垂直傳播)
在懷孕期間,HIV病毒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,導致胎兒感染。這種傳播方式通常發生在妊娠晚期,尤其是當母親體內病毒載量較高時,風險顯著增加。
2. 產時傳播
分娩過程中,嬰兒通過接觸母親的血液、羊水或分泌物而感染HIV。尤其是在自然分娩的情況下,由于暴露時間較長,傳播風險較高。如果母親未接受抗病毒治療,產時傳播是HIV母嬰傳播最常見的途徑之一。
3. 產后傳播(哺乳傳播)
母乳中含有HIV病毒,因此在母乳喂養過程中,嬰兒可能通過攝入母乳而感染。特別是在沒有抗病毒藥物干預的情況下,哺乳傳播的風險較高。
為了有效預防HIV母嬰傳播,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對所有孕婦進行HIV篩查,并為HIV陽性孕婦提供規范的抗病毒治療、安全分娩指導和避免母乳喂養等綜合干預措施。
二、表格:HIV母嬰傳播的主要途徑
傳播途徑 | 傳播時間 | 傳播機制 | 風險因素 | 預防措施 |
宮內傳播 | 懷孕期間 | 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| 母親病毒載量高、未接受治療 | 孕期抗病毒治療、定期監測 |
產時傳播 | 分娩過程中 | 嬰兒接觸母親血液、羊水或分泌物 | 自然分娩、產程長、無抗病毒治療 | 選擇性剖宮產、產前抗病毒治療 |
產后傳播 | 哺乳期間 | 通過母乳傳播病毒 | 未使用抗病毒藥物、持續母乳喂養 | 使用配方奶替代、母嬰聯合抗病毒治療 |
通過科學的干預手段,如孕期抗病毒治療、安全分娩方式的選擇以及避免母乳喂養,可以大大降低HIV母嬰傳播的風險,從而保護新生兒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