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已入彌留”是一個較為文言或書面化的表達,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生命垂危、即將離世的狀態。在現代漢語中,這個詞語并不常見,但在文學作品、歷史記載或某些正式場合中仍可能被使用。
“彌留”一詞源自古代漢語,原意是指病重將死的狀態。《后漢書》中有“彌留之際”的說法,用來形容病人病情嚴重,處于臨終前的階段。“已入彌留”則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,表示已經進入到了生命的最后階段,身體狀況極度虛弱,隨時可能停止呼吸。
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更常用“病危”、“瀕死”、“生命垂危”等詞匯來表達類似的意思。但“已入彌留”更具文學性與莊重感,通常出現在對逝者進行悼念、回憶或描寫時,以表達對其生命終結的尊重與感慨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已入彌留”雖然帶有較強的死亡意味,但在使用時應根據語境和對象謹慎選擇,避免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。尤其是在面對親人或朋友時,更應以溫和、體貼的方式表達關心與安慰。
總之,“已入彌留”是一個具有文化內涵和情感色彩的詞語,理解其含義有助于我們在閱讀或寫作中更好地把握語言的細微差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