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朱自清《綠》原文及解釋】一、文章概述
朱自清是現代著名散文家,其作品語言優美、情感真摯。《綠》是他在1924年創作的一篇寫景散文,描寫的是杭州西湖的梅雨潭,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比喻,展現了“綠”的獨特美感。文章不僅體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,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細致感悟。
二、原文內容
《綠》
(節選)
我第二次到仙人洞,看那里的瀑布,覺得比從前更美了。那瀑布從高處飛流而下,濺起千堆雪,發出轟鳴聲,使人感到一種壯麗的美。但我覺得最動人的,還是那潭水的顏色——綠。
那綠,不是一般的綠,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綠,仿佛把周圍的山光水色都吸進去了。陽光照在上面,泛出淡淡的金光;風一吹過,波紋蕩漾,像一幅流動的畫。
我站在潭邊,望著那一片綠色,心里忽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。這綠,不像是普通的植物的綠,而是一種生命的象征,一種寧靜而深沉的力量。
三、與解釋
內容要點 | 解釋說明 |
寫作背景 | 朱自清于1924年游覽杭州西湖,寫下這篇散文,記錄梅雨潭的美景。 |
主要描寫對象 | 梅雨潭的“綠”,強調其顏色的獨特性和美感。 |
修辭手法 | 使用比喻、擬人等手法,如“綠,不是一般的綠”、“像一幅流動的畫”。 |
情感表達 | 表達對自然之美的贊嘆,以及對生命與寧靜的思考。 |
結構特點 | 由遠及近,先寫瀑布,再聚焦于潭水的“綠”,層次分明。 |
主題思想 | 通過對“綠”的描繪,體現自然之美與心靈的共鳴。 |
四、結語
《綠》是一篇語言優美、意境深遠的散文,通過對“綠”的細膩描寫,展現了朱自清對自然的深刻觀察和獨特感悟。文章雖短,卻蘊含豐富的情感與哲理,值得反復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