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昔拉在圣經中是什么意】“昔拉”是《圣經》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匯,通常出現在舊約的某些經文中。它在原文中是一個希伯來詞,音譯為“Shiloh”或“Shiloh”,但有時也被音譯為“昔拉”。這個詞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含義,因此需要結合具體的經文來理解。
“昔拉”(Shiloh)在《圣經》中主要與兩個概念相關:一是作為地名,二是作為神的稱呼或象征。在舊約中,“昔拉”常被用來指代耶路撒冷或圣殿所在的地方,也象征著上帝的同在和榮耀。此外,在一些經文中,“昔拉”也被認為是彌賽亞(救世主)的別稱,預表耶穌基督的到來。
表格:昔拉在圣經中的含義
項目 | 內容 |
詞源 | 希伯來語:???????(Shiloh) |
常見翻譯 | 昔拉、西羅、希洛 |
字面意思 | “安息之地”、“和平之處” |
地名意義 | 舊約中曾有“昔拉”城,位于以色列境內,是祭司居住的地方(參見《士師記》21:19;《撒母耳記上》1:3) |
宗教象征 | 象征上帝的同在、圣所、神圣之地,有時被視為彌賽亞降臨的預表 |
彌賽亞意義 | 在《創世記》49:10中,“圭必不離猶大,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,直等細羅(即昔拉)來到,萬民都必歸順。”這里“昔拉”被認為是彌賽亞的稱號 |
新約關聯 | 新約中未直接使用“昔拉”一詞,但其象征意義與耶穌基督的身份相呼應 |
結語:
“昔拉”在《圣經》中雖不是頻繁出現的詞匯,但其含義深遠,既有地理上的意義,也有屬靈上的象征。無論是作為地名還是作為彌賽亞的預表,“昔拉”都體現了上帝對人類的計劃與應許。理解這一詞匯有助于更深入地認識《圣經》中關于救贖與盼望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