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不釋卷的意思】“手不釋卷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形容一個人非常熱愛學習,總是手不離書本,時刻都在閱讀。這個成語常用來贊美那些勤奮好學、專心致志的人。
一、成語解析
項目 | 內容 |
成語 | 手不釋卷 |
拼音 | shǒu bù shì juàn |
出處 | 《三國志·吳書·呂蒙傳》:“孤謂大吏,但當讀書,以增益其智耳。今觀卿才略,非復吳下阿蒙!蒙乃始就學,后遂博學多聞,為將有威,人莫敢犯。”(注:雖未直接出現“手不釋卷”,但意涵相近) |
釋義 | 手中不放下書卷,形容勤奮好學,堅持閱讀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褒義,形容人刻苦學習、專注讀書。 |
近義詞 | 學而不倦、廢寢忘食、孜孜不倦 |
反義詞 | 不學無術、懶惰成性、不思進取 |
二、成語故事與來源
“手不釋卷”最早源于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呂蒙的故事。呂蒙原本是武將,后來在孫權的勸導下開始學習,最終成為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。他每天堅持讀書,手不離書卷,因此被后人稱為“手不釋卷”的典范。
三、現代應用與意義
在現代社會,“手不釋卷”不僅是一種學習態度,更是一種精神追求。它強調了持續學習的重要性,提醒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記提升自己。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職場人士,都應該保持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。
四、總結
“手不釋卷”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成語,象征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我提升的執著。它鼓勵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依然保持閱讀習慣,不斷充實自己,走向更高的成就。
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擴展閱讀,可參考《成語詞典》或《古代文學作品選讀》等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