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黃河頌》原文】《黃河頌》是著名詩人光未然(張光年)于1939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,原為《黃河大合唱》的第二樂章歌詞。這首詩以雄渾激昂的語言,贊美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——黃河,歌頌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、英勇頑強的精神。它不僅是音樂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一篇極具感染力的文學作品。
一、
《黃河頌》通過描繪黃河的壯麗景象,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敬仰。全詩語言豪放,情感真摯,氣勢磅礴,展現了中華兒女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與團結精神。詩中通過對黃河自然景觀的描寫,引申出對民族精神的贊頌,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。
二、原文節選
> 我站在高山之巔,
> 向著黃河,我歌唱!
> 你浩浩蕩蕩,
> 驚濤澎湃,
> 掀起萬丈狂瀾;
> 濁流宛轉,
> 結成九曲連環;
> 從昆侖山下,
> 奔向黃海之邊;
> 偉大堅強,
> 像一個巨人,
>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,
>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,
>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。
三、內容結構分析(表格)
項目 | 內容說明 |
作者 | 光未然(張光年) |
創作時間 | 1939年 |
作品形式 | 現代詩(《黃河大合唱》第二樂章歌詞) |
主題思想 | 贊美黃河,歌頌中華民族的堅強與不屈精神 |
語言風格 | 雄渾激昂,富有節奏感和感染力 |
藝術特色 | 大量使用比喻、排比等修辭手法,增強表現力 |
歷史背景 | 抗日戰爭時期,反映民族精神和抗戰意志 |
影響意義 | 成為經典紅色文化代表作之一,廣泛傳唱 |
四、結語
《黃河頌》不僅是一首詩,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。它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,銘記歷史、奮發圖強。無論是在文學上還是在精神層面,這首詩都具有深遠的意義。通過閱讀和理解《黃河頌》,我們不僅能感受到黃河的壯闊,更能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