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金剛經全文解釋白】《金剛經》全稱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是佛教大乘經典之一,屬于般若部的重要典籍。其內容以對話形式展開,通過佛陀與須菩提的問答,闡述“空性”、“無相”、“無住”等核心思想,強調破除一切執著、超越一切分別,最終達到覺悟的境界。
以下是對《金剛經》全文內容的簡要總結,并以表格形式呈現其主要章節及要點。
一、文章總結
《金剛經》共分為三十二品,每品圍繞一個主題展開,層層遞進,逐步揭示佛法的深奧義理。整部經文的核心思想在于“破執”,即破除對“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”的執著,進而體悟“諸法皆空”的真理。
經中多次提到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,強調修行者應當不執著于任何外在形式或內在觀念,保持內心的清凈與自在。同時,也指出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”,提醒人們世間萬物皆非永恒,應以智慧觀照現實。
此外,《金剛經》還涉及“布施”、“持戒”、“忍辱”、“精進”、“禪定”、“智慧”六度,說明菩薩修行的路徑,以及如何以無所得之心行善積德。
二、《金剛經》主要表
品名 | 核心內容 | 主要觀點 |
第一品 | 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| 開篇介紹說法背景,引出經文主體 |
第二品 | 須菩提請問:“云何應???云何降伏其心?” | 提出修行的關鍵問題:如何安住本心,降伏妄念 |
第三品 | 佛答: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?!? | 強調心不應執著于任何事物,保持清凈 |
第四品 | 佛說:“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?!? | 破除對佛的偶像化認知,強調法身無相 |
第五品 | 佛說:“一切賢圣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” | 說明一切成就皆源于無為法,而非有為 |
第六品 | 佛說:“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?!? | 破除對“法”的執著,法不可說、不可執 |
第七品 | 佛說:“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?!? | 說明如來即是法性,無別于法 |
第八品 | 佛說:“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?!? | 強調菩薩修行應無四相執著 |
第九品 | 佛說:“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山河大地,皆作金剛,亦復如是?!? | 強調一切法皆空,無堅不摧 |
第十品 | 佛說:“若有人受持讀誦此經,此人功德,勝于恒河沙數。” | 表示受持此經功德無量 |
... | ... | ... |
第三十一品 | 佛說:“一切法皆是佛法?!? | 說明一切現象皆具佛法之理 |
第三十二品 | 佛說:“若有人能受持讀誦,為人解說,其福勝彼。” | 強調傳播佛法的重要性 |
三、結語
《金剛經》雖文字簡練,但蘊含深刻的哲理,不僅是修行者的指南,也是世人修心養性的良方。它教導我們以智慧看世界,以慈悲待眾生,以無住之心行世間事。正如經中所言:“一切法門無盡義,應以無住為本。”只有放下執著,才能真正見到自己的本性,抵達覺悟的彼岸。